当 代 中 医 药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Modern Chinese M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中华中医昆仑收藏版再版
ABUIABACGAAgweai5AUo1Yyc8Qcw2AQ4kAM

《中华中医昆仑》收藏版选用传统的宣纸,从色调、排版到装订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受到广泛的好评,在此热列祝贺《中华中医昆仑》收藏版再版!


曾有人说“一本书就是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不是静止的,它是流动的,它要富有生命力,这样才能打动读者”,《中华中医昆仑》就是这样的,它结合中国传统,蕴含着中医药文化巨大的宝藏,让人在阅读时就能深刻的感受到穿梭在中医药历史的长河之中。


《中华中医昆仑》收藏版共15函,每函10本,共介绍150位近现代著名中医药名人大家。他们学术造诣深厚、诊疗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科学地位崇高、科研成果丰硕、医风医德高尚,无论是医学理论还是到临床实践,都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现代百年来中华中医药界的杰出代表。《中华中医昆仑》收藏版再版限量发行100套。


关于中医药历史文化的世界纪录诞生——世界最长的砂岩深浮雕在广州从化落成
ABUIABACGAAgg6Hz5gUoh8fA5QYw2AQ4jgM

日前,中国最长的户外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长廊,由广州市岭南中草药博览园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建设,历时三年,耗资6000多万元。长廊整体长度1028米,整体幅宽3米,浮雕以清晰的时间概念,按照从古至今的年代顺序,由中医在人类生产实践中的发现,到每个时期医学的发展规律和实施应用为主要内容,该长度已经刷新世界吉尼斯纪录,并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的砂岩深浮雕认证。


2017年11月26日,中医药历史文化景观长廊将在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举行揭幕仪式,并现场接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证书。


2017年11月26日,中医药历史文化景观长廊在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举行揭幕仪式,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元哲颖,广东岭南中草药博览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勤及国内著名专家李经纬、余瀛鳌、孟庆云、温长路、王致谱、王立、呼素华,浮雕设计顾问等200余人参加典礼,广东岭南中草药博览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勤与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元哲颖现场接受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就文化长廊的落成的深远意义现场致辞。


附件一:

该浮雕坐落于岭南国医小镇,距离广州市区40公里,未来将规划成为广东马骝山南药森林公园,目前,岭南国医小镇已经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功接待广州第六中学在内的多家中小学室外教育工作,园内中医药种植园区,拥有兰科种植资源圃,收集原生及培育品种约500种,园区种植和培育十大广药品种若干,包括化橘红、陈皮、佛手、砂仁、高良姜、沉香、广藿香、巴戟天、金钱白花蛇、地龙等。


浮雕长廊简介:“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长廊”坐落于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国医小镇——岭南中医药文化博览园。由广州市岭南中草药博览园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建设,历时三年,耗资6000多万元。内容依据《史记》《辞海》《中国医学通史》《中医史》等史料,经十数位中医史学专家把关修订,结合每个历史时期中医的新发现及社会贡献,把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展现,将中医药文化的历史重点展现出来。长廊以中华中医药历史发展为主线,分12个时期展示: 1、原始人类时期;   2、夏商西周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   4、秦汉时期;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6、隋唐五代时期,7、两宋时期;   8、辽夏金元时期;   9、明朝时期;   10、清朝时期;   11、近代;   12、现代。


设计与建设:该浮雕于2014年开始进行规划设计,于2016年正式开工建设。主体高3米,全长1028米,厚度20厘米,雕刻起伏深度为10-15厘米,底座高80-210厘米。利用天然资源,因地制宜,以山丘挡土墙为主体,墙体采取自然古朴、健康环保的天然红砂岩石材,用深浮雕工艺沿山建造,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装饰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以时代背景特色为辅助元素,图文并茂,立体生动,清晰地刻画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中医药发展脉络。所有画面均为原创设计,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极强,具有真实性、历史性、知识性、观赏性的特点,面向大众,不为唯学专,神形兼备,通俗易懂,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浮雕长廊意义:“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长廊”是为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和认知中医药的神奇疗效和作用,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历史,它将为参观者开启一扇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的窗户,使参观者在千亩千种中草药瑰丽优美的环境中,闻着药香、寻着历史的脚步,一一追溯并了解中医药的发展进程。

附件二:中医药文化浮雕景观长廊 前言


前 言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科技文明的结晶,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奇迹,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夺目瑰宝。有史记载,中医药有5000多年历史,而形成系统理论体系也有2500多年历史。


为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和认知中医药的神奇疗效和作用,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历史,由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和岭南中草药文化博览园以及清华大学环境艺术系团队合作,打造了“岭南中草药文化博览园中医药千米历史文化浮雕长廊”。


内容依据《史记》、《辞海》、《中国医学通史》、《中医史》等史料,经十数位中医史学专家把关修订,以清晰的时间概念,按照从古至今的年代顺序,由中医在人类生产实践中的发现,到每个时期医学的发展规律和实施应用,以时系事,联系医家、贡献、医著、学术、交流等展现中医学纵不断线,真实反映各个时期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还原中医药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示中医药文化在悠长的历史中发散出来的深厚沉香。为参观者开启了一扇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的窗户。


长廊主体长一о二八米,高三米,是目前中国最长的户外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长廊。利用天然资源,因地制宜,以山丘挡土墙为主体,墙体采取自然古朴、健康环保的天然砂岩用深浮雕工艺建造,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装饰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表现形式,具有真实性、历史性、知识性、观赏性之特点。

附件三:中医药文化浮雕景观长廊各朝代介绍


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04万年——公元前21世纪)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医药学与中华民族的源头一样历史久远。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聚居在这里,用艰苦的劳动,聪明的才智,创造了包括医药卫生的知识与经验的灿烂的远古文化。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国医药学的文明史开始了。

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

夏商西周时期是原始医学的时代,在卜筮史料中记载了大量有关医药卫生的内容,对人体生理、解剖、疾病及其症状的描述比较直观具体,对病因、诊疗的经验有较多的积累,植物、动物、矿物及酒的药用、针灸、推拿、导引、汤液、外治的广泛应用,医学与哲学的交融,阴阳五行、整体观念、预防思想被引进医学。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是中国整个学术界呈现百家竞相争荣的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中医药也在此时奠基成学,临床医学的分科已现端倪,逐渐趋于相当高度的专业化,药物方剂学已见雏形。《黄帝内经》及《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的问世,是中国医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标志,迄今仍有效指导着中医药学理论研讨和临床实践的重要典籍。

秦汉(公元前221——220年)

秦汉是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医学家以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并运用战国时期形成的阴阳五行学说,促使医学与哲学的高度一体化,造就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四诊、八纲、脏腑、经络、三因、八法等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开各科临床医学辨证论治之先河,以伤寒、杂病和外科、妇科为最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581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时局动荡多变,学术上各学派学说相斥相容,交错互动,医学自为地按医疗需求和技术特长别类分科。在脉学、针灸学、药物方剂、手术和麻醉、伤科、养生保健等方面成就卓著。医药典籍的注释整理,官办医学教育的出现,中外医药的进一步交流为医学的全面发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须予着重提出的是,该时代在传承发展基础上,涌现了若干有关医学分科内容的专著。

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

隋唐两代是中医学的集大成发展时期,国力强盛,经济、政治、文化繁荣、形成了一种空前辉宏气势。中国医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综合性的大型方书如《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称重医林。医事制度、医学教育、临床各科的分工设置及其发展日趋完善。藏医学《四部医典》的完成,是藏医学术发展的奠基之作。中国与周边诸国的医药交流谱写出新的篇章。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两宋(公元960——1279年)

两宋是中医药学发展的繁荣时期。朝廷重视医药并组织人员编纂整理方书和本草书,设立校正医书局对宋以前医籍进行校正,铸造针灸铜人,撰修《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刻石,改革医学教育、设立惠民局、和剂局、安剂坊、养济院、福田院、保寿粹和馆、慈幼局、漏泽园等慈善机构。医事制度及其律令等多有创举。随着医学各科学术的发展和印刷术的应用,医籍的种类数量大增,且不断印行传播。

辽夏金元(公元916——1368年)

辽、夏、金、元是与两宋并立的历史时期。是又一次民族医学交流和文化大融合,经验积累更为丰富。这一阶段是中国医学史上学派争鸣、民族医学奋起的一个辉煌时期,为多元一体化的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的﹃金元四家﹄光被于世,呈现了蓬勃的生机。少数民族医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明代是中医药的继兴发展期,医学发展出现了革新趋势,名医辈出,名著富赡,学派林立,始称太医院并分13科。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吴又可的《瘟疫论》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皆为传世名著。探索传染病病因、创造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等研究进入新的层次,伤寒学派的中兴,温补学派崛起。中外医药交流的范围已达亚、欧、非等多国家与地区,中学输出、西学东渐,互惠受益。

清代初中叶(公元1644——1840年)

清代是中国传统医药学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历史时期。医学普及、经典注疏的发展,以及叶天士等医学家开先河的温热病学派,是对外感温热病辨证论治的一次新突破。此期的伤寒与温病之争体现了中医药发展理路的不同见解。各科医著层出不穷,医学通俗读物遍及广泛。《医宗金鉴》是一部规范当世医学理论和临床的综合医书。《医林改错》反映了医学家重视解剖学的开拓进取精神。

近代(公元1840-——1949年)

近代是中国医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西洋医学在我国得到了快速传播和发展,形成了中西两种医学并存局面。传统医学受到挑战,中医学陷入存废之争,中医界为维护中医药而抗争,探索出一条中西汇通和革新之路。中医教育开始兴办,中医书籍杂志,中医药学术团体相继创立,中医有了专门的科研机构——中央国医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元1949年成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使传统医学得到长足发展。中药应用得以扩大,新药研制与开发得以促进,不断走出国门,中医医疗保健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被明确写入宪法保护。中医药列入﹃非遗﹄名录。﹃中西医并重﹄、﹃扶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等,被法律和政策赋予合法地位。

附件四:中医药文化浮雕景观长廊 后记

后   记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岭南中医药文化博览园千米历史文化长廊的建造,在1028米的长卷中展现和重温中医药文化历史,寓教于乐,融医、药、文、史、艺于一体,是国内目前最长的中医题材历史文化浮雕群。项目从2014年策划到研讨再到设计、修改、审定、画图、雕塑,历时三年半,呕心沥血,精益求精,参与专家学者15人,设计人员 30人,施工人员超过100人。长廊涉及人物超过1400人,中医故事及典故340余例,中医典籍120多部。


上医无烜,昱昱圆明,

真人不语,迹迹止览。

岭南中医药文化博览园

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

二0一七年九月


附件五:园区各部分介绍

1、千米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长廊: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长廊全长1028米,内容依据《史记》《辞海》《中国医学通史》《中医史》等史料,经十数位中医史学专家把关修订,结合每个历史时期中医的新发现及社会贡献,把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展现,将中医药文化的历史重点展现出来。长廊以中华中医药历史发展为主线,分12个时期展示: 1、原始人类时期;   2、夏商西周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   4、秦汉时期;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6、隋唐五代时期,7、两宋时期;   8、辽夏金元时期;   9、明朝时期;   10、清朝时期;   11、近代;   12、现代。


2、四季本草花海:共分四个谷:桃花谷,樱花谷,木兰谷、枫铃花谷,总占地面积1000亩,位于整个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长廊之上,包含的品种有:桃花、樱花、木兰花、红花风铃木、黄花风铃木、宫粉紫荆、勒杜鹃和其它中草药地被品种,打造一年四季都有花可观赏的本草花海,充分展示广州的特色花城。


3、广东粤十味药园(十大广药):是指十味产于两广的道地药材,它们分别是化橘红、陈皮、佛手、砂仁、高良姜、沉香、广藿香、巴戟天、金钱白花蛇、地龙。其中化橘红的道地产区为化州,陈皮的道地产区为新会,佛手的道地产区为高要,砂仁的道地产区为阳春,高良姜的道地产区为徐闻,广藿香的道地产区为广州石牌,巴戟天的道地产区为德庆。本园区种植了其中的八种植物药以供了解辨识。该八种植物对应的药材正是继中医药立法后,被列入《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首批保护的八种广东道地药材。


4、木区:五行中的“木”对应五脏六腑的肝及胆,本园以归肝,胆经的中草药为主,如青黛,钩藤,溪黄草,降香,野菊花,鸭嘴花,桃金娘,火炭母,九里香等。该区的药香中有清肝明目,利水通便,缓解肝炎、肝硬化腹水症状等功效。


5、土区:五行中的“土”对应五脏六腑的脾及胃,本园以归脾,胃经的中草药为主,如佩兰,广藿香,高良姜,阳春砂,红豆蔻,广陈皮,沉香,萱草,扭肚藤等。该区的药香中有化湿脾,理气和胃的功效。


6、水区:五行中的“水”对应五脏六腑的肾及膀胱,本园以归肾,膀胱经的中草药为主,如金樱子,蔓荆,车前草,肾茶,广金钱草,肾蕨等。该区的药香中有疏风散热、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等功效。(范围大,做两个)


7、火区:五行中的“火”对应五脏六腑的心及小肠,本园以归心,小肠经的中草药为主,如百合,淡竹叶,穿心莲,肿节风,山麦冬,丹参,金丝桃,白萢蒿等。该区的药香中有去心火、安心神、行气通络等功效。


8、金区:五行中的“金”对应五脏六腑的肺及大肠,本园以归肺,大肠经的中草药为主,如枇杷,射干,龙脷叶,岗梅,白鹤灵芝,薄荷,栀子,五指毛桃,假杜鹃等。该区的药香中有润肺、解表散寒、疏风散热、止咳平喘等功效。


9、本草园:本草园优选岭南名药品种200多种进行景观打造,并建设完成以中医药科普教育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场所,包括“中医药知识课堂”、“中草药培育实验大棚”、“植物组培实验室”等。通过对广州市中小学生进行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的影响,逐渐辐射珠三角及粤港澳地区乃至全国。


10、岭南中草药种质种苗繁育基地: 基地占地面积20多亩,通过野外采集,物质交流等方式已收集到南药类品种达1300余种,并通过展示平台对外进行科普教育展示。目前挑选较具岭南特色或具有较高园艺园林价值,以及珍稀中草药进行繁育,种类约200种。兰科种质种苗培育中心主要用于收集、整理、鉴定、保护、繁育、研究、保存和合理利用兰科种质资源。并且对公众科普兰花知识、展示及传播兰花文化。目前收集原生及培育品种约500种,以石斛属,卡特兰属,树兰属,蝴蝶兰属,石豆兰属,兰属等为主,其中石斛属收集国内及国外石斛原生种80种,目前培育中心利用植物离体快繁技术,进行兰科种质种苗的保存及扩繁,并且通过杂交,培育兰花新品种,充分开发兰科资源。


岭南中草药种质种苗繁育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是打造南药标准化种植产业的基础,基地将通过自身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引导当地农民开展科农商合作,共同发展大南药生产种植产业,助力打造广东省中医药强省。此外,针对广东地区人民钟爱养花养草当地生活习惯,基地还开发了一系列中草药园林盆栽,带动岭南中草药走近千家万户,起到推广中医药健康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积极促进作用。


新闻动态
文章附图

授权启动中国国家人才测评网对参加“中医药领域职业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员进行人才测评服务工作。

文章附图

授权北京医芳聚中医保健科技研究院为我中心培训代理机构

文章附图

兹授权北京政弘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为我中心培训执行机构,在全国开展我中心相关培训工作。

文章附图

授权北京学慧北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启动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职业技能人才培训项目,自筹资金组织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医卫健康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平台。

文章附图

北京医芳聚中医保健科技研究院为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培训代理机构授权书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305号荣丰2008-8区A2楼16层1604室,100055
电话: 010-63470588    传真: 010-6370588  邮件:ddzzxwk@163.com